2007年12月31日 星期一

散曲名家 -- 關漢卿、馬致遠、張可久、喬吉

散曲是繼宋詞而興起的一種新詩體,也是元代一種新的韻文形式
。宋詞在文人手中流傳既久,到了南宋末期,漸趨衰落;流傳於民間
的長短句歌詞,繼續發展,同時吸收了外來民族的曲調,經過民間藝
人和文人不斷加工,就產生了當時流在北方的散曲,也叫做北曲。元
代散曲作家可考者有二百多人,還有不少佚名作者,所詠題材不外是
閨情、宮詞、四時景色、死生盛衰之類。下面選出四大散曲作家扼要
介紹。
一、關漢卿
他的散曲現存小令五十七首,套數十四套,成就雖不如雜劇
,但也有獨到之處,在元代的前期散曲史上地位頗為重要。
代表作《南呂﹒一枝花》(《不伏老》),真實地寫出了一
個書會才人的生活,曲折地反映了作者積極樂觀情緒和頑強
鬥爭精神,為元代散曲所罕見。他在散曲中描寫男女戀情的
作品最多,能細緻刻劃婦女心理的有《雙調﹒新水令》(《
題情》)、《雙調﹒沉醉東風》(《失題》)等。一些抒寫
離愁別恨的小令,也真切動人。如《四塊玉》(《別情》)
:『自送別,心難捨,一點兒相思幾時絕。恁闌袖拂楊花雪
,溪又斜,山又遮,人去也。』又如《沉醉東風》(《別情》
):「咫尺的天南地北,霎時間月缺花飛。手執著餞行杯,眼
擱著別離淚,剛道得聲『保重將息』,痛煞教人捨不得,好去
者望前程萬里。」

二、馬致遠
在元代散曲的地位,正如李白之於唐詩,蘇軾之於宋詞,都
是代表那一個時代的散曲大家,對於
提高和發展散曲,他起了很大的作用。他的散曲的主要內容
,是懷才不遇的悲哀、隱逸生活的歌頌和自然景物的描寫。
他有憤世嫉俗的一面,又有消極感傷的一面。代表作是《雙
調﹒夜行船》(《秋思》)。他描寫自然景物的曲子《天淨
沙》(《秋思》):「枯藤老樹昏鴉,小橋流水人家。古道
西風瘦馬,夕陽西下,斷腸人在天涯。」刻劃出一幅秋郊夕
照圖,情景交融,色彩鮮明,曾娙被前人稱為「秋思之祖」
,在藝術上成為千古絕唱,流傳最廣。他的套曲《般涉調﹒
耍孩兒》(《借馬》),描寫愛馬如命的吝嗇鬼的形象,別
具一格。他的風格豪放灑脫,語言本色生動,有時還很精鍊
,因而對開拓曲境很有貢獻。

三、張可久
(約一二七零 -- 約一三四九)字小山,慶元(今
浙江鄞縣)人。他做小官,不得志,晚年居西湖,以山水自
娛。他專寫散曲,特別致力於小令,流傳至今有小令七百五
十一首,套數七首,近人輯為《小山樂府》卜卷,在元代作
家中數量首屈一指。他的散曲以煉句為工,對仗見巧,且多
選用詩詞名句,失掉散曲的質樸本色。如《恁闌人》(《江
夜》):「江水澄澄江月明,江人何人搊玉箏?隔江和淚聽
,滿江長嘆聲。」他過分追求文字技巧,以詩詞作法譜曲,
脫離了散曲特有的風格。但張可久在元代散曲史上地位甚高


四、喬吉
(一二八零 -- 一三四五)字夢符,號笙鶴翁,又號
惺惺道人,太原人,流寓杭州。他一生潦倒,因而寄情詩曲
自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,著有《夢符散曲》。他自稱「江湖
醉仙」、「江湖狀元」,比張可久帶有更多的江湖游士習氣
。雅俗兼備,以出奇制勝,是其創作特點。如描寫景物的《
水仙子》(《重觀瀑布》):「天機織罷月梭閑,石壁迥垂
雪練寒,冰絲帶雨懸霄漢,幾千年曬未乾。露華涼、人怯衣
單,似白虹飲澗,玉龍下山,晴雪飛灘。」描寫瀑布,可謂
遣詞清異,意境壯麗。在元代散曲家中,他所存作品數量,
僅少於張可久。

雜劇的名家 -- 關漢卿、馬玫遠、白樸、王實甫、鄭光祖

元代雜劇起於北方,又以大都(北京)為中心,所以主要劇作家
全是北方人。現介紹幾個主要作家及成就於後:

一、關漢卿
(約一二二九 -- 約一二九七)號齊叟,大都(今北
京)人。約生於元代初期,曾任太醫院尹。他精通音律,長
於歌曲,擅長編劇,又親自登台演唱,是個『當行』的戲劇
活動家。他並不去投靠權貴,也不退隱山林,而是自覺地以
雜劇為工具,深刻暴露黑暗的現實,表達了民眾的反抗意志
和美好理想。

關漢卿一生寫了六十七種劇本,現存十八種(有的不可靠)
,較著名的有:《竇娥冤》、《蝴蠂夢》、《魯齋郎》、《
救風塵》、《望江亭》、《拜月亭》、《詐妮子》、《金線
池》等。從內容看,大抵可歸納為三類:
一、揭露、批評當時政治黑暗和社會混亂的
二、反映被壓迫、蹂躪婦女的生活和抗爭的
三、歌頌歷史英雄,流露作者民族感情的。
劇中大多以平民、妓女、奴婢、窮書生、低級官吏為主角,
寫的有血有肉。代表作《竇娥冤》是傑出古典悲劇,通過主
角竇娥含冤負屈而終於犧牲的悲劇結局,深刻揭示了元代社
會的黑暗、混亂,也表達了被壓迫人民對惡勢力的英勇不屈
的抗爭。傑出喜劇《救風塵》,通過妓女的從良問題,寫出
了她們內心的痛苦,統治者的虛偽、殘忍和被壓迫人民之間
的同情和義氣。在藝術上,他是塑造各種典型人物的能手。
如:處理劇情合情合理,又能步步引人入勝;掌握生活素材
豐富;語言是本色的,又潑辣生動;語匯豐富和句法變化多
。這些優點,他在元人雜劇中,是首屈一指的。

二、馬致遠
(約一二五零 -- 約一三二四)號東籬,大都人。大
約生於元世祖時,是十三世紀末的著名戲曲家。少年時追求
功名,未能得志。《錄鬼簿》說他曾任『江浙行省務官』,
晚年退隱田園,過著『酒中仙、塵外客、林間友』的生活。
著有雜劇十三種,現存的有《漢宮秋》、《岳陽樓》、任風
子》、《陳摶高臥》、《薦福碑》、《青衫淚》、《黃梁夢
》等七種。

他的代表作《漢宮秋》,獲得元劇之冠的盛譽,描寫漢元帝
以妃子王嬙和番的故事,創造了毛延壽投敵獻策、王嬙為國
投江等情節,鞭撻了賣國奸臣毛延壽,歌頌了王嬙的美麗、
正直和愛國,在民族矛盾尖銳的元代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。
對元帝和王嬙間深情的描寫加強了作品的悲劇效果。此劇不
少曲詞相當優美,且能貼切地傳達出人物的心情,其中第三
折《梅花酒》、《收江南》尤為著名。他的《岳陽樓》等四
個『神仙道化』劇,雖流露了對現實不滿的情緒,但主要是
宣揚道家度人出世及人生如夢的思想。他又喜歡引書用典,
致使語言生硬晦澀。

三、白樸
(一二二六 -- 約一三零六)字仁甫,又字太素,號蘭
谷。祖籍奧州(今山西河曲附近)人。他是元代雜劇作家中
的重要人物。金亡後,流寓真定。幼年時,正當金、元之交
,飽經戰亂,寄養於故舊著名文學家元好問(遺山)家,因
得他的指引,文學修養極為深厚。在元代作家中,他最有國
家觀念和學養,屢有機會出仕,但都推辭不就,形成『放浪
形骸』、『玩世滑稽』的品格,晚年寄居南京。

白樸著有十六個雜劇,今存《牆頭馬上》、《梧桐雨》和《
水流紅葉》、《箭射雙雕》兩個劇本的殘曲。代表作《梧桐
雨》緊密結合唐明皇李隆基和妃子楊玉環和重大歷史事件,
演出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,其第四折的藝術構思和描
寫,切合人物的精神面貌,又富詩意,只有馬致遠的《漢宮
秋》第四折能與它媲美。

四、王實甫
(約一二六零 -- 一三三六) 一說名德信。大都人
,和關漢卿同時而稍晚。關於他的生平事蹟,文獻記錄很少
,從他的一首題為《退隱》的散曲,知道他做過官,後來退
職在家,『有微資堪賙,有園林堪縱游』,至少活到六十歲
。著有雜劇十四種,現存《西廂記》、《破窯記》、《麗春
堂》三種,及《芙蓉亭》、《販茶船》的各一折曲文。代表
作為《西廂記》。它是根據唐代元稹的《鶯鶯傳》,金代董
解元為的《西廂記諸宮調》進行藝術加工而改編為雜劇的。
全劇共五本二十一折,是元劇中獨有的長篇。作者以同情封
建叛逆者的態度,寫女主人公崔鶯鶯和男主人公張生的愛情
多次遭到老夫人的阻撓、破壞,從而揭露了封建禮教對青年
男女自由幸福的摧殘,並通過他們的美滿結合,歌頌了青年
男女對愛情的要求,以及他們抗爭和勝利。所寫四人性格各
不相同:崔夫人賴婚的奸詐,為了維持相國門第和封建禮教
而干涉女兒婚姻自由的橫暴和冷酷;鶯鶯那深沉、幽靜、複
雜、矛盾而又細緻的大家少女的心情;窮書生張生(君瑞)
的正直和書呆子氣;丫環紅娘的爽朗、樂觀、聰明、勇敢、
機智、俠義、率直和老練,都各有鮮明的特色。其中,寫君
瑞和鶯鶯的執著、專一(如君瑞一見鶯鶯便深深地愛上了她
,並通過聯吟、請兵、琴挑等多種方法為《西廂記》取得了
卓越的藝術成就:
1﹒根據人物性格特微,展開了錯綜複雜的戲劇衝突,塑造
了鶯鶯、張生、紅娘等藝術形象;
2﹒人物性格和情節開展得到了度的結合,成功地表現了事
件曲折複雜的過程;
3﹒善於描摹景物、醞釀氣氛,襯托人物的內心活動,多數
場次饒有詩情畫意,形成了劇作獨特的優美風格;
4﹒精選和融化古代詩詞中優美的詞句,提煉民間生動活潑
的口語,鎔鑄成自然華美的曲調。
《太和正音譜》說:
『王實甫之詞如花間美人』,『鋪敘委婉,深得騷人之
趣。極有佳句,如玉環之出浴華池,綠珠之採蓮洛浦。
』《西廂記》風格雅艷柔媚,曲詞婉美,是很好的詩,
而且富有音樂節奏之美,上述的評語是切當的。

五、鄭光祖
字德輝,平陽襄陵(今山西臨汾)人,生卒年代不
詳。是元代雜劇後期重要作家。曾做過杭州路吏,為人方直
,不妄與人交。死於杭州,火甘葬於西湖的靈芝寺。他在當
時的名氣很大。周德清在《中原音韻﹒自序》�堙A把他和前
期的關漢卿、白樸、馬致遠並列,到了明代以後,更被譽為
『元曲四大家』之一。雖有些過譽,但從中可見他確是一個
重要的代表作家。他著有雜劇十八種,今存《倩女離魂》、
《翰林風雨》、《王粲登樓》等八種,可分為愛情劇和歷史
劇兩類。

鄭光祖的代表作《倩女離魂》,本事出自唐人傳奇《離魂記
》。劇作寫出在封建禮教束縛下青年婦女心情憂鬱的同時,
歌頌了堅貞的愛情,反映了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。
作者以浪漫主義手法,塑造了一個熱烈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
女性張倩女形象,細緻刻劃封建社會青年婦女在戀愛中的憂
鬱心情;語言優美,有抒情意味;靈魂離開肉體的浪漫主義
手法:這些使劇本成為藝術上具有獨特成就的愛情劇。

紀君祥、王實甫、石君寶、高明作品

紀君祥作品
<趙氏孤兒>
  題材取自《史記.趙世家》,敘述春秋時代晉靈公的大臣趙盾,受奸人屠岸賈陷害,家族三百多人被滿門殺害。只剩一個孤兒被程嬰救出。為了保護遺孤,程嬰以自己的兒子頂替獻出;與趙盾生死之交的公孫杵臼,也自願犧牲自己,假意收留趙氏孤兒,讓程嬰去通報,換取屠岸賈對程嬰的信任。
  程嬰被屠岸賈視作心腹以後,趙氏孤兒得以倖存,並被屠岸賈收為義子。直到二十年後,趙氏孤兒長大成人,文武有成,經程嬰告知原委後,知道自己的身世,終於為趙氏家族復仇雪恨。
 

 
王實甫作品 
<西廂記>
  唐德宗時,已故的崔相國千金崔鶯鶯,伴隨母親護送相國靈柩回鄉,暫時住在普救寺。無意間與書生張君瑞相識,雙方互有好感。
  此時忽然發生河橋兵變,賊將孫飛虎帶兵包圍普救寺,聲言要強索鶯鶯為妻。危急間,崔夫人宣布:如果有人能夠退兵解圍的話,願把鶯鶯嫁給他。於是張君瑞出面,商請好友白馬將軍杜確出兵援助,並順利殺退賊兵。
  事後,崔夫人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才,嫌棄張君瑞功名未就,而拒絕親事,只讓鶯鶯與張君瑞二人以兄妹之禮相見。兩人婚事受阻,傷心絕望,幸好有紅娘熱心的奔走撮合,並嚴正的指責崔夫人悔婚背信,有辱相國家譜,逼得崔夫人為顧全體面,只得勉強允婚。並在張君瑞考中狀元後,回來迎娶,二人終成眷屬,有了美滿的結局。

 
石君寶作品
 
<秋胡戲妻>
魯人秋胡與妻羅梅英成親才三天,秋胡就被抓去從軍,羅梅英在家採桑侍奉婆婆,日子過得很苦,但不曾有所怨言。有財有勢的李大戶,因羅梅英的父母欠他四十石糧食,便趁機要挾羅梅英的父母,把女兒嫁給他,但梅英堅決抗婚。十年後,秋胡當上中大夫官職,返家省親途中,在桑園遇到妻子,沒有認出彼此,秋胡以言語調戲她,並出示金子誘惑她,但被梅英嚴峻拒絕。秋胡回家後,見到了母親與妻子,才發現在桑園戲弄的女人,竟是自己的妻子,梅英看到調戲婦女的男人竟是日夜盼望的良人,悲憤至極。後來,還是婆婆出面講情,梅英不忍拒絕,只得盡釋前嫌,言歸於好。
 

 
高明作品 
<琵琶記>
東漢陳留郡書生蔡邕,字伯喈,與新婚妻子趙五娘感情恩愛。但在父親殷切期盼下,只得離家進京赴考,以求光耀門楣。
放榜後,伯喈高重頭名狀元。京城裡的牛丞相,立刻奏請皇上降旨賜婚。伯喈雖百般推辭,仍無法抗命,只得入贅牛丞相家,但始終鬱鬱不樂。
五娘在丈夫離家後,獨立奉養公婆。但因家境貧寒,又遇災荒,生活非常困苦。公婆死後,五娘親自挖土築墳,安葬公婆。然後,便帶著手繪的公婆畫像,背著琵琶,一路行乞走唱,到京城尋夫。
因緣際會下,五娘進到牛府幫傭。牛氏無意間知道五娘竟是丈夫的元配,對五娘的遭遇,既同情又感動,於是協助五娘與伯喈夫妻相認。並因五娘的孝行,蔡氏一家獲得皇上的旌表,伯喈便帶著五娘與牛氏回鄉為父母守孝三年,以盡全孝道。

康進之、武漢臣、孟漢卿、楊顯之作品

康進之作品
<李逵負荊>
  水滸英雄李逵在清明節時下山遊玩,在梁山泊近郊的酒店歇腳休息,見酒店老闆王林傷心不已,追問下才知道王林的女兒被宋江和魯智深強行帶走。性烈剛正的李逵趕回梁山查問,大鬧聚義堂,並要砍倒「替天行道」的杏黃旗以作懲戒。不論宋江與魯智深如何辯白,都不予採信,甚至願以項上人頭作賭注,立下軍狀,逼宋江二人下山對質。
經王林指認後,才知道帶走王林女兒的人,原來是冒充梁山英雄的無賴漢宋剛和魯智恩。李逵自知理虧,便負荊上山請罪,並捕捉到兩個冒名作歹的惡人,將功贖罪。
 

 
武漢臣作品 
<生金閣>
  殘暴橫行的權豪子弟龐衙內,強行搶奪窮秀才郭成的祖傳寶貝「生金閣」,又因貪戀郭妻李幼奴的美色,強行逼娶。郭成因不肯應允而被龐衙內殺害,連同情幼奴的老嬤嬤也被殺害滅口。
  郭成被殺後,心有未甘,提著人頭替自己伸冤雪恨,終於在公正廉明的包公設宴用計下,以比寶方式賺回被龐衙內搶去的生金閣,依法處決了惡霸龐衙內,並他的家產分償給受害家屬。

 
孟漢卿作品 
<魔合羅>
  經營絨線鋪的生意人李德昌,卜卦得知百日之內會有兇險,為了避災並為了到南昌做買賣,留下妻子劉玉娘和兒子佛留獨自在家中。李德昌的堂弟李文道居心不良,常藉故騷擾劉玉娘,但玉娘始終不假辭色。
  李德昌買賣有成,回家途中,因遇雨病倒在城外的五道將軍廟中,遇到賣「魔合羅」(小孩玩具,也可用在七夕時供養之用)的老漢,請老漢帶訊給妻子。不料被堂弟李文道獲悉,搶先趕到將軍廟害死堂兄,霸佔財物,又以誣告「謀害親夫」罪名向劉玉娘逼嫁,玉娘不屈後被押送官府,屈打成招。後來幸遇清官張鼎審理此案,協助玉娘洗刷罪名,平反一樁冤獄。

 
楊顯之作品 
<瀟湘夜雨>
  官家小姐張翠鸞,隨父親赴官上任。在渡河時因遇風浪,父女失散。翠鸞被漁夫救起,收為義女,並許配給姪兒崔通為妻。
  崔通考中狀元後,另娶高官女兒;對一路辛苦找來的髮妻,不但翻臉不認,更誣指翠鸞是家裏偷竊財物逃走的奴僕,毒打之後,便以逃奴的罪名發配到沙門島。崔通更吩咐押送的獄卒一路折磨翠鸞,隨時準備加以殺害。
翠鸞在半路上巧遇當官的父親,父女相認。並請父親主持公道,給崔通治罪。最後因漁夫出面講情,翠鸞只得盡棄前嫌,夫妻重新團圓。

2007年12月30日 星期日

鄭光祖作品

<倩女離魂>
  張倩女與王文舉指腹為婚。後來王的父母與張父均已過世,王家家道中落,無力完婚。王文舉赴長安應試,順道探望張氏母女,張母命以兄妹之禮相見,而不提親事。文舉問張母原因,張母以其功名未就,張家不婚白衣秀才婉拒,文舉失望離開。倩女心繫文舉,見其離去,黯然消魂。從此朝夕想念,奄奄成病,一晚,魂魄竟離家去尋找文舉。文舉夜裡泊舟江上,忽見倩女來訪,文舉感其情意,便偕同進京。文舉考上狀元後,寄信給張母,謂即將攜女返家。張母納悶,因倩女正臥病不起。文舉偕倩女魂魄回來,張母大驚,以為妖孽。女魂走到內室,和原體復合,倩女如夢初醒,家人稱奇不已,於是安排完婚。

2007年12月23日 星期日

馬致遠作品

<黃粱夢>
士人呂岩,字洞賓,赴京應試,在邯鄲道黃化店休息吃飯,正陽子鐘離權也進店點化他。洞賓卻不受教化,在困倦睡去,鐘離權藉機讓他在夢中輪迴,使他看破酒色財氣。
夢中,洞賓已高昇為兵馬大元帥,並入贅高太尉家,生有一子一女。因遇到吳元濟造反,洞賓領兵討伐。高太尉設宴送行,洞賓因飲酒嘔血,因此戒酒。在陣前,洞賓受吳元濟金珠行賄,不戰而回。到家,發現妻與人私通,其妻在畏懼下,密告洞賓納賄縱敵,洞賓被發配到沙門島。流放途中,飢寒交迫,投宿在老婦家,其子打獵回來,摔死洞賓子女,又追殺他,不覺驚嚇醒來,才知是浮夢一場。洞賓醒後,見黃化店王婆所煮的黃粱米還未熟,而自身在夢中已歷盡酒、色、財、氣;人、我、是、非;貪、嗔、癡、愛;風、霜、雨、雪。於是省悟,隨鐘離權學道,位列仙班。 
 
<漢宮秋>
  漢元帝沉溺聲色,滿朝文武腐朽無能,毛延壽為元帝選美過程中向昭君賄賂未遂,便將美人繪像破壞,使昭君不獲君王召見。後因偶然機會見到元帝,被元帝寵幸,封為明妃。毛延壽自知罪惡敗露,於是畏罪潛逃,向匈奴奉獻美人圖形。匈奴王得到昭君畫像,派兵侵犯漢朝邊境,強索昭君。漢朝「兵馬不利」,滿朝文武束手無策。危難之際,昭君情願和番以息刀兵。元帝無奈,在灞橋餞送昭君。昭君行至漢匈交界處,自投黑江而死。元帝孤身隻影,對著美人圖,在秋夜的雁聲淒楚中,無限思念昭君。最後匈奴王見昭君已死,綁送毛延壽來漢朝斬首,情願重新講和。


<薦福碑>
  宋人張鎬,因失意不得志,暫時投身在張浩家中,以教學為生。幸因友人范仲淹代為寫信引進,前去投靠權貴。之後並獲天子下詔,任命張鎬為吉陽縣令。不料張浩卻利用張鎬外出不在家,趁機冒名頂替。
  張鎬投靠無路,又差點被張浩滅口殺害,只得寄宿在薦福寺中。寺僧同情他的遭遇,打算拓送唐代顏真卿所寫的一統碑碑文,打成法帖後賣錢作為盤纏。不料因張鎬曾在無意中得罪龍神,龍神藉風雨之力擊碎一統碑。張鎬灰心之餘,正想尋短,恰好范仲淹尋來,偕同一起進京,後來張鎬考取功名,並治了張浩冒名頂替及預謀殺人之罪。 
 
<陳摶高臥>
  是出仕隱劇,敘述隱居在太華山的隱士陳摶,藉賣卜為生。有一天。趙玄朗(即後之宋太祖)前往占卜,陳摶卜知趙日後是真命天子,於是邀至酒館慶賀。
  後來宋太祖登基,厚禮邀迎陳摶入京,但因陳摶無意仕途,又淡泊名利,雖被堅請進京,但辭官不就。宋太祖陸續送來許多珍品異寶,陳摶仍不被打動,甚至齁齁入睡,不予理會。太祖無法強迫,便在宮中建一間道觀,請陳摶主持,並封他為一品真人,以示禮敬之意。

白樸作品

<牆頭馬上>
  工部尚書裴行儉兒子裴少俊與洛陽總管李世傑女兒李千金一見鍾情,互相贈詩表達愛慕之情,李千金並在詩中相約幽會,被發現後雙雙私奔。裴少俊將李千金藏匿在自家後花園中,過了七年,生了一子一女。後被裴行儉發現後,李千金受到辱罵和刁難,但李理直氣壯為自己的愛情選擇辯護。結果裴少俊被逼立即休妻並上朝應舉。後來裴少俊考取狀元,任洛陽縣尹,要和李千金重做夫妻,被李拒絕,裴尚書夫婦也帶著孫兒和禮物趕來賠罪。最後因不忍兒女哭啼求情,李千金才重回裴家,夫婦團圓。 
 
梧桐雨>
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帳下裨將安祿山,征討奚契丹失敗,論罪當斬。但張愛其驍勇善戰,於是送京候判。進京後,明皇喜愛祿山善於應旨,便留作白衣將領。又因楊貴妃欣賞安祿山的胡旋舞,明皇將安封為貴妃義子,加封平章政事,留在宮中。
後因楊國忠、張九齡等屢次進諫,使安祿山離開朝廷,出任范陽節度使。天寶某年七月七日,楊貴妃與明皇在長生殿,因感牛郎織女,年年相見,天長地久,便對星定盟,願百年以後,世世永為夫婦,明皇並賜貴妃金釵鈿盒,以為信物。天寶十四年,秋,安祿山反。明皇率眾倉皇逃難。到馬嵬坡時,軍心大變,不肯前進。右龍武將軍陳玄禮,請誅楊國忠及楊貴妃,以定軍心。明皇無奈,只得命貴妃自盡。安史亂平,明皇返京退位,寂寞冷清。日夜苦思貴妃,在雨打梧桐的秋雨中悲傷地追思往事。

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

關漢卿作品--3

拜月亭>
  金朝末年時,蒙古軍入侵,金主殺了主戰派大臣陀滿海牙,其子陀滿興福在逃亡中和書生蔣世隆結為兄弟。逃難中,蔣世隆和妹妹蔣瑞蓮失散,同時,兵部尚書王鎮的夫人和女兒王瑞蘭也在戰亂中失散。蔣世隆在呼叫妹妹瑞蓮時,瑞蘭誤聽而跑去相認,並為了安全和世隆假作夫妻結伴同行。兩人在患難中產生愛情,在旅店主人見證下結為夫婦。
蔣瑞蓮和哥哥失散後,遇見王夫人,被收為義女。後王鎮出使歸來,在旅店中巧遇女兒瑞蘭,因嫌棄世隆貧寒,強逼女兒拋下重病的丈夫和他一起回家。王鎮一家在汴京團聚後,瑞蘭思念丈夫,在拜月亭對月禱告,心意被瑞蓮知道後始知兩人竟為姑嫂。後來,世隆和興福各考取文武狀元,王鎮奉旨為二女招親,王瑞蘭招蔣世隆,蔣瑞蓮招陀滿興福,於是夫婦兄妹大團圓。 
 
<魯齋郎>

  鄭州六案都孔目張珪因妻子貌美,被逼讓給仗勢欺人的權霸魯齋郎。張珪迫於威勢讓妻後,灰心地遁入空門,他的兒女也因而失散,後被開封府尹包拯所收養。十五年後,包拯知悉此案,展開調查。因惟恐魯齋郎憑著權貴身分仗勢脫罪,便以「魚齋即」連續強搶民女的名義,呈奏皇帝批准處決。奏准後,再添筆改回「魯齋郎」,將其置罪斬首。惡人伏法後,張珪也在雲臺觀無意中與家人重逢,全家團圓。

2007年12月10日 星期一

關漢卿作品--2

<望江亭中秋切膾旦>
潭州理官白士中,到清安觀去探望姑姑白觀主,遇到新寡的譚記兒,長得貌美溫婉,於是由白姑作媒,嫁給白士中,婚後一起到潭州上任。惡吏楊衙內,本想霸占譚記兒為妾,聽到記兒已嫁的消息,心中十分惱恨,於是誣告白士中貪花戀酒,不理公事。奉旨帶了勢劍、金牌、文書,到潭州捉拿白士中正法。士中焦急卻無奈,但記兒卻胸有成竹,想出了救夫的法子。
楊衙內到潭州的路上,船泊在望江亭,記兒冒充一個漁家女,獻鱠勸飲。衙內見她生得美貌,不由喝得醺醺大醉,並被記兒騙走了勢劍、金牌和文書。第二日,士中拿了勢劍、金牌,反斥楊衙內霸占漁家女為妾之罪,楊無法分辯。湖南都御史李秉忠知道了此事,奏知朝廷,將楊衙內革職,白士中則仍官原職。 
 
<包待制三勘蝴蝶夢>
開封府尹包拯,某日夢見兩隻小蝴蝶墜入蛛網中,為一大蝴蝶奮力救去。後來又有一蝴蝶墜網,大蝴蝶雖看見卻不援救,包拯不忍便出手解危。包氏醒後,甚覺奇怪。
後來中平縣轉來命案一件,一王姓老人被惡霸葛彪打死,王氏的三個兒子金和、鐵和、石和,也合力把葛彪打死。包拯審問時,三子及其母都爭相認罪。包拯允許讓一人抵罪,其餘開釋。
但定罪金和、鐵和時,其母親都不答應。直到對石和判刑時,母親才同意。包拯覺得與夢境之事,有點類似,於是詳加審問,才知金和、鐵和,是前妻小孩,石和才是王母親生。包拯大為感動,於是以另一死囚代罪,盡釋三子,並向朝廷上奏表揚。 
 
<救風塵>
  本劇講妓女趙盼兒用風月調情手段,把淪落於不幸婚姻的姐妹解救出來。劇中趙盼兒的同行姐妹宋引章年輕幼稚,經不住周同知兒子周舍虛情甜蜜的哄騙,拋棄原有婚約的老實秀才安秀實,嫁給周舍。趙盼兒一方面對浪蕩子弟的本性早有認識;另一方面為安秀實和宋引章的未來著想,出面勸阻,可是宋引章執迷不悟。
婚後,宋引章被周舍朝打暮罵,受盡虐待。宋引章無法忍受,向趙盼兒求救。趙盼兒精心安排圈套,施展風月手段,誘使周舍入殼。她打扮得花枝招展,帶上娶親所需的羊酒花紅等財物,到鄭州找到周舍,假意向周舍表達一向愛慕之心,要周舍休了宋引章,然後嫁給周舍。喜新厭舊的周舍以為趙盼兒真心要嫁,於是休了宋引章,結果周舍「尖擔兩頭脫」,既沒娶到趙盼兒,又走了宋引章。告到官中,清官鄭州太守判仗責周舍六十,宋引章仍嫁安秀實為妻。 
 

2007年12月3日 星期一

關漢卿作品--1

<竇娥冤>
竇娥的父親竇天章,是個窮秀才,借了寡婦蔡婆的高利貸,無法還債,就把竇娥半抵半送給蔡家做童養媳。竇娥長大後嫁作蔡家媳婦,不到兩年,丈夫就死了。一日,蔡婆向賽盧醫討債不遂,反而差一點被勒死,恰好被張驢兒父子所救。張氏父子本是無賴,趁機就住進蔡家,並要脅婆媳與他們父子成親,意圖財色雙收,但為竇娥堅拒。蔡婆病中想吃羊肚湯,張驢兒趁機在湯中下毒意圖脅迫並孤立竇娥,不料被張父誤吃,中毒身死。張驢兒趁此威逼竇娥就範,改嫁給他。但遭竇娥拒絕。於是張就告到官府,竇娥不忍婆婆也受酷刑,便含冤招認殺人。臨刑之時,竇娥罰下三大誓願:「一要死時血不沾塵土,盡染於旗鎗上之白布。二要天降大雪,掩蓋屍體,不使暴露。三要楚州大旱三年,祝告天地顯靈,以證明他的冤枉。」結果誓願應驗,尤其行刑時正值酷暑六月,卻天降大雪。竇娥死後,他的父親做了兩淮廉訪使,到楚州巡按,由於竇娥鬼魂的控訴,終於審清此案,將貪官、張驢兒等一一正法。
 
<杜蕊娘智賞金線池>
書生韓輔臣,到濟南拜訪做府尹的好友石敏。在接風宴席中遇見妓女杜蕊娘,互為傾心,於是定情。後來石敏調任,蕊娘的養母本把蕊娘看作搖錢樹,於是用種種方法破壞輔臣、蕊娘的感情,直到二人不相來往為止。輔臣失戀,痛苦萬分,恰好石敏回任,便去訴苦。石府尹便在金線池擺設酒席,想使二人復合。但是蕊娘性格倔強,始終不肯。最後石敏假意要刑打蕊娘,蕊娘害怕,去求輔臣說情,才見柳暗花明的轉闤,二人終成眷屬。 



參考資料:
《中國文學講話:遼金元文學》
《中國古代文學》
《元曲六大家》

2007年12月2日 星期日

元代戲曲興起的原因

世人常說,唐詩宋詞元曲,可見元代戲曲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很
重要的位置。為什麼這麼說,這是因為元代戲曲的出現,開拓了中國
文學史上一條新的路線,它使中國文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紀元,因
此,元代成了中國戲曲發展的黃金時代。

元代戲曲以雜劇為主,元代雜劇的成就是巨大而輝煌的。雜劇這
種新興的戲劇樣式,產生於金末元初,發展和興盛於元代至元大德年
間。根據《錄鬼簿》所記,元代雜劇有四百五十八本,而在《太和正
音譜》中所記,則增至五百三十五本,創作之盛,可謂空前了。

元代雜劇興起的原因,大致有以下四點:

一、出現了利於戲曲發展的城市經濟繁榮的社會環境
元代有一個最宜於戲曲發展的物質環境。元王朝是一個橫跨
歐亞的大帝國,國際交通四通八達,造成了中國城市商業經
濟空前繁榮。如當時的北京(舊稱汗已乃克),戲場及各種
娛樂場所,因得到商業經濟和廣大觀眾的支持,便大大興盛
。市民、外族、商賈、官吏、士兵等,都成了戲場的好顧客
。經營戲場者得利多,對劇本和演員的報酬便增加,自然會
精求劇本。窮苦的文人,或出入於歌場舞榭的文人,都在參
加劇本的寫作。文人作者一多,劇本的產量和質量自然大大
提高。

二、當時的精神環境,有利於戲劇發展
元代統治者是蒙古族人,不重《四書》、《五經》和高級文
人,在文學思想上是自由放任的,因之儒家思想衰微了,載
道的文學理論匿跡了。
蒙古貴族雖兇猛好戰,卻喜歡聲色歌舞的娛樂。他們歡迎妓
女優伶、歌舞戲曲,並加提倡、鼓勵,有的作為大眾的娛樂
品,有的作為王侯貴族的御用品。這也間接促進了戲曲的發
展。

三、科舉的廢行
元代統治者滅金後,只舉行過科舉考試一次,此後廢去近八
十年。當日知識分子感到無出路,但雜劇既可抒情怨,寫故
事,展才華,又可作為娛樂藝術,並解決生計,於是從事創
作者不少,雜劇藝術也就得以進步。

四、戲劇文學發展的結果
中唐以後,中國戲劇藝術已逐漸形成。宋、金的戲曲,形體
粗備,傀儡戲、皮影戲、雜劇、院本已頗流行,這對雜劇的
形成和興起有直接影響。再加上當時流傳的鼓子詞、賺詞,
特別是諸宮調對雜劇的形成,也有密切關係。





取錄自:中國文學史大綱 譚達先著